来源: 湖北作家网 发布时间: 2019-12-19 作者: 彭定新
冠以宜昌的植物,以宜昌的性格,秉性,诠释一种本心,就是一旦选择了这方土地,就深深地扎根下去,并祖祖辈辈、子子孙孙繁衍生息,活出耀眼的光芒。现将我心中的宜昌橙、宜昌木姜子、中华猕猴桃记录之。
宜昌橙,柑橘的祖宗
宜昌是柑橘大市,其鲜果产量可供全国人均5斤,是宜昌农民的一大支柱产业。说到宜昌植物必提宜昌橙。
宜昌橙是植物学界柑橘的一个品种,不是一个范指,是大名。有其稳定的基因特性和天然禀赋。这个发现要感谢奥古斯丁.亨利(中文名韩尔礼)、威尔逊和斯文格勒。早在1882年4月至1889年2月,韩尔礼是宜昌海关助理医官,期间采集了不少于7948种植物标本,其成果有9种植物是以宜昌命名的。后来,1907年,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受哈佛大学之托,到中国西部采集植物标本。威尔逊在宜昌发现一种翼叶特大的野生柑子树,当地人们叫野柑子,也叫枸柑子。随后,将这个奇特的野生柑子树标本带回哈佛大学植物标本馆内。1913年,美国植物学家斯文格勒,通过韩尔信和威尔逊前期研究,发现这是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芸香科新品种,正式命名为宜昌橙。从此,宜昌的野柑子树走上了世界植物王国的舞台。
说宜昌橙是柑橘的“祖宗”,这是确切的。为什么在宜昌还有柑橘“祖宗”健在?植物学界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分析,柑橘本源起云贵高原,途经长江而下,传向淮河以南、长江下游,直到岭南地区,当第四纪冰川运动时,三峡地区成了众多植物的“避难所”,与水杉、珙桐、银杏、鹅掌楸等植物一样, 宜昌橙也在长江峡谷中幸运地生存并繁衍下来。至今仍有偏僻深山老林中的野生宜昌橙幸存,见证了远古野生柑橘的演进史。
宜昌有着悠久的柑橘历史,在2000多年前宜昌人工种植柑橘有了一定规模,在屈原《楚辞》《橘颂》有明确记载。
沧海桑田,斗转星移,宜昌的柑、橘、橙、柚品种多样,异彩纷呈。这些柑橘的多样性,都是自然杂交、人工选种、无性嫁接留传下来的。柑橘家族的家谱之所以难以厘清,是因为任意两种柑橘类植物拉在一起都可能产生“爱情结晶”,并且这些后代还能跟其它柑橘属植物再度结合,产生更多的变异。宜昌蜜橘,秭归脐橙,清江椪柑都是一代古老品种宜昌橙的后代,当然这些柑、橘、橙优质品种后代大都有“海归”经历。
其实宜昌橙的果实小,皮厚,甚至有点丑陋,不能食用。但老祖宗的生物抗逆性远远超过后辈。宜昌橙之所以能够繁衍生息,儿孙满堂,这是它的长寿基因形成的。它不惧寒冷,在零下11度还不被冻死,一般柑橘零下6度都是死路一条。它不怕瘠薄,石灰岩碱性土壤能生长,酸性土壤也能生长。它耐旱,天干数月无所畏惧。它不怕人和动物践踏,长长的刺,叫人和动物不够接近。它不怕病虫害,天然具有抗体。如果它作为砧木,把优质的柑、橘、橙、柚作为接穗,嫁接到母体上,一方面其果实是优质的,一方面其树木是抗性强的,其抗寒性、抗病性、抗旱性,一点儿也不比它的母辈逊色,两方面的优点都继承下来了。宜昌橙从低海拔到高海拔都有生存,它的这种适应性很强的优势,把柑橘栽培范围扩大了。利用宜昌橙,将是柑橘栽培的一场革命。现在已有人工研究,有意按照想象培育柑橘新品种了,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院士把宜昌橙与伏令夏橙杂交,宜昌橙与沙田柚杂交,获得出新的种系组合,形成新的杂交优势。
野生宜昌橙犹如野生稻、野生黄豆一样,非常珍贵。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洞湾有一片原始宜昌橙群落,每个小群落有宜昌橙3-10株不等,在约2000亩范围内有300余株。现在国家已经建立了野生宜昌橙原生境?;さ悖吮;し段Вψ钭ㄈ吮;?。宜昌橙被纳入国家二级珍稀植物?;ぁ?/span>
这是一种怎样珍稀的宜昌橙?12月14 日,我曾去寻觅仰慕已久的宜昌橙,和向导一起,穿荆棘,趟水沟,过乱石堆,在山区走了两个小时才到达?;で亩赐搴诵那?。洞湾其实是高山上的一个沟槽,海拔800多米。沟槽一边岩石陡峭,山脚大石小石怪石成堆,长年岩石风化和冲积而来的些许黑土,夹杂在石间。这分明就是石山槽,宜昌橙就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。有些宜昌橙干脆就扒在陡峭的岩石缝中,深深地根扎进岩脚下,有的根茎暴露在岩石外,直接汲收山中的雾气。
冬天,海拔高的地方落叶树居多,山上一片枯黄,宜昌橙是枯黄中的一抹绿色,给冬天以生机盎然。毕竟宜昌橙古老,它的枝干是灰黑的,沧桑。树是从老蔸子上分蘖出来的,一个老蔸子生有数株宜昌橙。也许岁月沉重,宜昌橙少有直立,大都斜长着,佝偻着腰。有的分蘖出来的树又老去,像是一截枯枝,但仔细一看,一小绿色枝叶折射着阳光,与老树枝干鲜明对比。
宜昌橙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。它不靠施舍和恩赐,不管是顺风顺水,还是穷山恶水,都永远地染着绿色,放着香气,骨子里历练的是顽强。
我耳边又响起了屈原大夫的吟唱:“后皇嘉树,橘徕服兮。受命不迁,生南国兮。深固难兮,更一志兮。”是的,天地孕育的宜昌橙,生来就属于这方水土,根深蒂固难以迁移,立志是多么的专一。
宜昌木姜子,味之山妖
感触木姜子的味道,是种幸福,一旦品味木姜子,就被其奇味上瘾了,反复咀嚼着,回味无穷。吃木姜子是有季节性的,在其它怀念的季节里,还真有思其美味而饭量大减呢!
木姜子到底是什么味道?这不能以甜酸苦辣咸五味冠加之,也不能在我现有文字水平下记叙之。吃木姜子最佳季节是早春,也就是木姜子花谢果露时,小小的青果果,有着初春的气息和初见的羞涩。木姜子树分布不广,花期经过霜雪冰冻,当然显得珍贵。在市场上尤为少见,如有,也是论两卖的。这个春天的馈赠,只能凉拌生吃了,生怕烹饪之而显铺张。小心噙呷带有清新的木姜子,好像有一种清凉凉的薄荷往鼻腔里钻,好像有一种麻丝丝的清幽点击味蕾,好像有一种淡淡的辛辣在舌根部跳跃,好像有一种浅浅的油脂泛着青光,更重要的是,无论是用盐腌,还是用酱泡,那青色一上桌,就好像置心情于大自然了,这样色香味的感官叠加,谁不亢奋呢?
这种木姜子风味,只有宜昌才有的。宜昌木姜子对海拔、土壤、立地条件要求严格。宜昌正处于北纬30度左右,在海拔200米至1000米的酸性砂壤里,在多样植物的簇拥下,偶然有一株、二株宜昌木姜子,海拔太高太低了都没有,对地方非常挑剔呢。在花岗岩分化的土壤里,多为“鼓眼砂”,透气,排水好,木姜子最喜欢。木姜子怕孤独,如果它周边没有松、杉、栎,没有映山红,没有茂密的林子,它也不眷顾。所以我认为,宜昌木姜子味道为什么很宜昌呢?为什么对生态要求如此严格呢?原来它是汲山川之灵气、收林木之精华的。
宜昌木姜子和樟树的亲缘关系最近,同属樟科。确切地说,它是樟科木姜子属。宜昌木姜子是落叶小乔木,樟树是常绿高大乔木,除它们的幼小桨果,和树木的芳香相似外,其它没有相同的。有人把木姜子说成山胡椒,这是错误的,山胡椒在形态上与木姜子极为相似,不过味道却和木姜子大相径庭了。
宜昌木姜子花好看。在初春,木姜子叶子还未展开,花就先露了?;ㄐ褪巧∽吹?,沿枝条一绺开放,花色是金黄的,花枝是青绿色的。在一片灰色的树林里,有一簇簇、一绺绺金黄,带来了大森林的明媚,也吸引着城里的游人。木姜子有公树、母树之分,花有雄花、雌花之别,公树只开花不结果,木姜子越显得金贵了。
宜昌人吃宜昌木姜子讲究越小越好,越嫩越好,越鲜越好。木姜子花还未脱落,就上山采摘了。凉拌是最多的一种吃法,把木姜子捣碎,施以生姜末、大蒜末、辣椒末、食盐、麻油、酱油,就是一道美味了。吃上一口,胃口大开,既自然清新又豪迈爽烈。完全不用其它菜,就能吃几碗饭。
当然用新鲜木姜子,或者用酱制木姜子做佐料烹大菜更是一绝??晌降?ldquo;食”成精,格外鲜爽。于是对宜昌木姜子就有了“味之山妖”的美誉。木姜子是如何“妖艳”的?
木姜子土豆片。选取宜昌本地新上市黄心土豆,洗净切片,清水冲洗去除多余的淀粉,先油锅爆香葱花姜末,后入土豆片翻炒,到七八成熟后放盐,再放入木姜子酱和新鲜木姜子,翻炒均匀后起锅。金黄的土豆片、清油油的木姜子外表,本身就撩人食欲,加上木姜子的渗透,气味就飘香四溢了。木姜子土豆片承载宜昌人的家乡情怀。
木姜子牛肉丝。取新鲜木姜子一把、小尖椒、牛肉切丝、蒜末、食盐、少量食用油。将油烧至7成热,加入切碎的蒜末和小尖椒,加入木姜子,待香味散发出来后,牛肉丝下锅,最后加食盐,将火调至最大,迅速翻炒熟并起锅。这是极具地方风味和文化特色的菜式,爆炒后的牛肉既保持了鲜嫩,又有一种混合了木姜子芳香油、柠檬醛和香叶醇的浓郁香味,再加上少量小尖椒辛辣的刺激感,是夏日里一道十分开胃的美味。
还有木姜子煮鱼,木姜子鱼火锅,都是市场上的网红菜。任何菜品,只要有木姜子的加入,就立马增味提香,这就是宜昌味道。由于木姜子的季节性,人们春季往往把木姜子采购回来,像做泡菜一样储存,随吃随用。
宜昌木姜子既是香料还是保健品。用作药理,有祛风行气,健脾利湿功效。因其口感清凉,微辛,具开胃健脾,适宜食欲不振人群;木姜子性温,有祛风散寒作用,民间用它治疗四肢酸麻,风湿性关节炎等症;木姜子还有解毒消肿作用,将果叶捣烂,涂于患处,可医疮毒。
宜昌木姜子浑身是宝,它是人类的朋友。过去都是野生的,供不应求,现在有了人工栽培。地处夷陵区乐天溪镇的宜昌山果果农产品合作社开发宜昌木姜子,驯化野生,人工培植,有了一定规模。还不断研究储青保鲜技术,确保木姜子青果在半年内不氧化变黑。合作社研制的木姜子酱、木姜子油也上市了,产品一炮打响,产品获得中国农博会金奖。2017年,宜昌木姜子获得“国字号”登记保护,成功申请并评审通过国家“农产品地理标志”认证。作为公共品牌的“宜昌木姜子”,?;ず诵那蚝且牧辍⑿松?、秭归、宜都、长阳、五峰、远安等山区县市,涉及7200公顷。截止目前,宜昌各地种植宜昌木姜子达到3.5万多亩。
如果你是外地人,当你来到宜昌,一定要吃木姜子土豆片,木姜子牛肉丝,木姜子鱼火锅等网红菜哟!
中华猕猴桃,宜昌原产地
中华猕猴桃是维C之王,还含有大量的矿物质、丰富的叶酸和氨基酸、优良的膳食纤维、富足的抗氧化剂,加上特殊的香甜味道,成为风靡全球的水果。
中华猕猴桃,一个很亲情很响亮的名字,有其深厚的涵义,它是属于中国的,在中国发现;殊不知,中华猕猴桃与宜昌有难以割舍的情结。
中华猕猴桃是从宜昌走向植物学界的。据说,在二十世纪初叶,一种令猕猴喜食的藤本野生果子,极具典型的植物学特性,首次被发现, 这要感谢一个人,英国著名植物学家威尔逊(1876年-1930年),是第一个发现中华猕猴桃的科学家。1900年5月,他在宜昌西南部发现当地叫“羊桃”的植物,被这种花丛美丽、果实味美的果树吸引,他还把这种野果介绍给在宜昌的西方领事人员、海关人员、商人和传教士,他们觉得其味道像西方久已栽培的醋栗,称之为“宜昌醋栗”。
除威尔逊外,还有一位名叫伊莎贝尔的新西兰人,把中华猕猴桃推上了世界的大舞台。伊莎贝尔是新西兰著名教育家。1903年,她到宜昌时偶遇中华猕猴桃,一见钟情。 1904年,伊莎贝尔返回新西兰,带了几粒种子,交给当地一个农场主栽培,后于1910年结果。中华猕猴桃到新西兰人工种植成功后,受到推广,得到青睐。后来美国开始从新西兰进口猕猴桃。因为那时的美国人对猕猴桃还比较陌生,美国水果商建议新西兰用奇异鸟来命名该水果,奇异鸟是新西兰的国鸟。新西兰的种植商觉得这主意很好,于是命名中华猕猴桃为奇异果,听上去倒是像新西兰土生土长的水果了。从此猕猴桃作为水果渐受欢迎,誉满世界。 并且在英国、美国、意大利、澳洲等广泛种植。
中华猕猴桃原名叫羊桃,也与宜昌有关。
最早叫猕猴桃,是出于《诗经》,“隰有苌楚(猕猴桃的古名),猗傩其枝”。后来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描绘:“其形如梨,其色如桃,而猕猴喜食,故有诸名”。包括宜昌在内的大多地方,很少叫猕猴桃的,大都叫羊桃。这是两晋名士郭璞命名的。当时郭璞(公元276年-324年)是两晋时期著名学者。西晋末年战乱四起,郭璞躲避江南,侨居宜昌。郭璞曾花18年时间研究和注解《尔雅》,使其成为历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参考书。注释《尔雅》时,郭璞把猕猴桃定名为“羊桃”。
中华猕猴桃过去以野生为主,在中国也有少量栽培。但真正在中国形成商品,还是中华猕猴桃“海归”后。新西兰是中华猕猴桃的第二故乡,猕猴桃嫁到“婆家”后,发挥特长,优胜劣汰,培养了一个叫“海沃特”的品种,个大,味甜,耐储。后来作为新品种、新技术引进中国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海归”。
回到娘家当然不能叫奇异果了,还是中华猕猴桃亲切。在2008年, 在新西兰举行的国际猕猴桃大会上得到公认,来自19个国家200多位专家一致认定:中国是猕猴桃的原生中心,世界猕猴桃原产地在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。
作为海归,用优良的品种,与山间抗性强的野生猕猴桃嫁接,杂交,培育了金红、金艳、金桃、黄金果、黄金等一系列金光闪闪的猕猴桃,在中华猕猴桃原产地光宗耀祖。当地人们对中华猕猴桃的认知和情感也与日俱增。目前宜昌雾渡河镇人工栽培的已有7000余亩,年总产值2200万元,有6个村3100多户种植。当地农民种植户年收入10-50万元很多,他们的日子,如同中华猕猴桃一样,香甜呢!
来源:
湖北作家网 作者:
彭定新
发布时间:
2019-12-19
冠以宜昌的植物,以宜昌的性格,秉性,诠释一种本心,就是一旦选择了这方土地,就深深地扎根下去,并祖祖辈辈、子子孙孙繁衍生息,活出耀眼的光芒。现将我心中的宜昌橙、宜昌木姜子、中华猕猴桃记录之。
宜昌橙,柑橘的祖宗
宜昌是柑橘大市,其鲜果产量可供全国人均5斤,是宜昌农民的一大支柱产业。说到宜昌植物必提宜昌橙。
宜昌橙是植物学界柑橘的一个品种,不是一个范指,是大名。有其稳定的基因特性和天然禀赋。这个发现要感谢奥古斯丁.亨利(中文名韩尔礼)、威尔逊和斯文格勒。早在1882年4月至1889年2月,韩尔礼是宜昌海关助理医官,期间采集了不少于7948种植物标本,其成果有9种植物是以宜昌命名的。后来,1907年,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受哈佛大学之托,到中国西部采集植物标本。威尔逊在宜昌发现一种翼叶特大的野生柑子树,当地人们叫野柑子,也叫枸柑子。随后,将这个奇特的野生柑子树标本带回哈佛大学植物标本馆内。1913年,美国植物学家斯文格勒,通过韩尔信和威尔逊前期研究,发现这是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芸香科新品种,正式命名为宜昌橙。从此,宜昌的野柑子树走上了世界植物王国的舞台。
说宜昌橙是柑橘的“祖宗”,这是确切的。为什么在宜昌还有柑橘“祖宗”健在?植物学界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分析,柑橘本源起云贵高原,途经长江而下,传向淮河以南、长江下游,直到岭南地区,当第四纪冰川运动时,三峡地区成了众多植物的“避难所”,与水杉、珙桐、银杏、鹅掌楸等植物一样, 宜昌橙也在长江峡谷中幸运地生存并繁衍下来。至今仍有偏僻深山老林中的野生宜昌橙幸存,见证了远古野生柑橘的演进史。
宜昌有着悠久的柑橘历史,在2000多年前宜昌人工种植柑橘有了一定规模,在屈原《楚辞》《橘颂》有明确记载。
沧海桑田,斗转星移,宜昌的柑、橘、橙、柚品种多样,异彩纷呈。这些柑橘的多样性,都是自然杂交、人工选种、无性嫁接留传下来的。柑橘家族的家谱之所以难以厘清,是因为任意两种柑橘类植物拉在一起都可能产生“爱情结晶”,并且这些后代还能跟其它柑橘属植物再度结合,产生更多的变异。宜昌蜜橘,秭归脐橙,清江椪柑都是一代古老品种宜昌橙的后代,当然这些柑、橘、橙优质品种后代大都有“海归”经历。
其实宜昌橙的果实小,皮厚,甚至有点丑陋,不能食用。但老祖宗的生物抗逆性远远超过后辈。宜昌橙之所以能够繁衍生息,儿孙满堂,这是它的长寿基因形成的。它不惧寒冷,在零下11度还不被冻死,一般柑橘零下6度都是死路一条。它不怕瘠薄,石灰岩碱性土壤能生长,酸性土壤也能生长。它耐旱,天干数月无所畏惧。它不怕人和动物践踏,长长的刺,叫人和动物不够接近。它不怕病虫害,天然具有抗体。如果它作为砧木,把优质的柑、橘、橙、柚作为接穗,嫁接到母体上,一方面其果实是优质的,一方面其树木是抗性强的,其抗寒性、抗病性、抗旱性,一点儿也不比它的母辈逊色,两方面的优点都继承下来了。宜昌橙从低海拔到高海拔都有生存,它的这种适应性很强的优势,把柑橘栽培范围扩大了。利用宜昌橙,将是柑橘栽培的一场革命。现在已有人工研究,有意按照想象培育柑橘新品种了,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院士把宜昌橙与伏令夏橙杂交,宜昌橙与沙田柚杂交,获得出新的种系组合,形成新的杂交优势。
野生宜昌橙犹如野生稻、野生黄豆一样,非常珍贵。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洞湾有一片原始宜昌橙群落,每个小群落有宜昌橙3-10株不等,在约2000亩范围内有300余株。现在国家已经建立了野生宜昌橙原生境?;さ?,划定了?;し段?,拨专款专人保护。宜昌橙被纳入国家二级珍稀植物保护。
这是一种怎样珍稀的宜昌橙?12月14 日,我曾去寻觅仰慕已久的宜昌橙,和向导一起,穿荆棘,趟水沟,过乱石堆,在山区走了两个小时才到达?;で亩赐搴诵那6赐迤涫凳歉呱缴系囊桓龉挡?,海拔800多米。沟槽一边岩石陡峭,山脚大石小石怪石成堆,长年岩石风化和冲积而来的些许黑土,夹杂在石间。这分明就是石山槽,宜昌橙就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。有些宜昌橙干脆就扒在陡峭的岩石缝中,深深地根扎进岩脚下,有的根茎暴露在岩石外,直接汲收山中的雾气。
冬天,海拔高的地方落叶树居多,山上一片枯黄,宜昌橙是枯黄中的一抹绿色,给冬天以生机盎然。毕竟宜昌橙古老,它的枝干是灰黑的,沧桑。树是从老蔸子上分蘖出来的,一个老蔸子生有数株宜昌橙。也许岁月沉重,宜昌橙少有直立,大都斜长着,佝偻着腰。有的分蘖出来的树又老去,像是一截枯枝,但仔细一看,一小绿色枝叶折射着阳光,与老树枝干鲜明对比。
宜昌橙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。它不靠施舍和恩赐,不管是顺风顺水,还是穷山恶水,都永远地染着绿色,放着香气,骨子里历练的是顽强。
我耳边又响起了屈原大夫的吟唱:“后皇嘉树,橘徕服兮。受命不迁,生南国兮。深固难兮,更一志兮。”是的,天地孕育的宜昌橙,生来就属于这方水土,根深蒂固难以迁移,立志是多么的专一。
宜昌木姜子,味之山妖
感触木姜子的味道,是种幸福,一旦品味木姜子,就被其奇味上瘾了,反复咀嚼着,回味无穷。吃木姜子是有季节性的,在其它怀念的季节里,还真有思其美味而饭量大减呢!
木姜子到底是什么味道?这不能以甜酸苦辣咸五味冠加之,也不能在我现有文字水平下记叙之。吃木姜子最佳季节是早春,也就是木姜子花谢果露时,小小的青果果,有着初春的气息和初见的羞涩。木姜子树分布不广,花期经过霜雪冰冻,当然显得珍贵。在市场上尤为少见,如有,也是论两卖的。这个春天的馈赠,只能凉拌生吃了,生怕烹饪之而显铺张。小心噙呷带有清新的木姜子,好像有一种清凉凉的薄荷往鼻腔里钻,好像有一种麻丝丝的清幽点击味蕾,好像有一种淡淡的辛辣在舌根部跳跃,好像有一种浅浅的油脂泛着青光,更重要的是,无论是用盐腌,还是用酱泡,那青色一上桌,就好像置心情于大自然了,这样色香味的感官叠加,谁不亢奋呢?
这种木姜子风味,只有宜昌才有的。宜昌木姜子对海拔、土壤、立地条件要求严格。宜昌正处于北纬30度左右,在海拔200米至1000米的酸性砂壤里,在多样植物的簇拥下,偶然有一株、二株宜昌木姜子,海拔太高太低了都没有,对地方非常挑剔呢。在花岗岩分化的土壤里,多为“鼓眼砂”,透气,排水好,木姜子最喜欢。木姜子怕孤独,如果它周边没有松、杉、栎,没有映山红,没有茂密的林子,它也不眷顾。所以我认为,宜昌木姜子味道为什么很宜昌呢?为什么对生态要求如此严格呢?原来它是汲山川之灵气、收林木之精华的。
宜昌木姜子和樟树的亲缘关系最近,同属樟科。确切地说,它是樟科木姜子属。宜昌木姜子是落叶小乔木,樟树是常绿高大乔木,除它们的幼小桨果,和树木的芳香相似外,其它没有相同的。有人把木姜子说成山胡椒,这是错误的,山胡椒在形态上与木姜子极为相似,不过味道却和木姜子大相径庭了。
宜昌木姜子花好看。在初春,木姜子叶子还未展开,花就先露了。花型是伞状的,沿枝条一绺开放,花色是金黄的,花枝是青绿色的。在一片灰色的树林里,有一簇簇、一绺绺金黄,带来了大森林的明媚,也吸引着城里的游人。木姜子有公树、母树之分,花有雄花、雌花之别,公树只开花不结果,木姜子越显得金贵了。
宜昌人吃宜昌木姜子讲究越小越好,越嫩越好,越鲜越好。木姜子花还未脱落,就上山采摘了。凉拌是最多的一种吃法,把木姜子捣碎,施以生姜末、大蒜末、辣椒末、食盐、麻油、酱油,就是一道美味了。吃上一口,胃口大开,既自然清新又豪迈爽烈。完全不用其它菜,就能吃几碗饭。
当然用新鲜木姜子,或者用酱制木姜子做佐料烹大菜更是一绝??晌降?ldquo;食”成精,格外鲜爽。于是对宜昌木姜子就有了“味之山妖”的美誉。木姜子是如何“妖艳”的?
木姜子土豆片。选取宜昌本地新上市黄心土豆,洗净切片,清水冲洗去除多余的淀粉,先油锅爆香葱花姜末,后入土豆片翻炒,到七八成熟后放盐,再放入木姜子酱和新鲜木姜子,翻炒均匀后起锅。金黄的土豆片、清油油的木姜子外表,本身就撩人食欲,加上木姜子的渗透,气味就飘香四溢了。木姜子土豆片承载宜昌人的家乡情怀。
木姜子牛肉丝。取新鲜木姜子一把、小尖椒、牛肉切丝、蒜末、食盐、少量食用油。将油烧至7成热,加入切碎的蒜末和小尖椒,加入木姜子,待香味散发出来后,牛肉丝下锅,最后加食盐,将火调至最大,迅速翻炒熟并起锅。这是极具地方风味和文化特色的菜式,爆炒后的牛肉既保持了鲜嫩,又有一种混合了木姜子芳香油、柠檬醛和香叶醇的浓郁香味,再加上少量小尖椒辛辣的刺激感,是夏日里一道十分开胃的美味。
还有木姜子煮鱼,木姜子鱼火锅,都是市场上的网红菜。任何菜品,只要有木姜子的加入,就立马增味提香,这就是宜昌味道。由于木姜子的季节性,人们春季往往把木姜子采购回来,像做泡菜一样储存,随吃随用。
宜昌木姜子既是香料还是保健品。用作药理,有祛风行气,健脾利湿功效。因其口感清凉,微辛,具开胃健脾,适宜食欲不振人群;木姜子性温,有祛风散寒作用,民间用它治疗四肢酸麻,风湿性关节炎等症;木姜子还有解毒消肿作用,将果叶捣烂,涂于患处,可医疮毒。
宜昌木姜子浑身是宝,它是人类的朋友。过去都是野生的,供不应求,现在有了人工栽培。地处夷陵区乐天溪镇的宜昌山果果农产品合作社开发宜昌木姜子,驯化野生,人工培植,有了一定规模。还不断研究储青保鲜技术,确保木姜子青果在半年内不氧化变黑。合作社研制的木姜子酱、木姜子油也上市了,产品一炮打响,产品获得中国农博会金奖。2017年,宜昌木姜子获得“国字号”登记保护,成功申请并评审通过国家“农产品地理标志”认证。作为公共品牌的“宜昌木姜子”,保护核心区域涵盖夷陵、兴山、秭归、宜都、长阳、五峰、远安等山区县市,涉及7200公顷。截止目前,宜昌各地种植宜昌木姜子达到3.5万多亩。
如果你是外地人,当你来到宜昌,一定要吃木姜子土豆片,木姜子牛肉丝,木姜子鱼火锅等网红菜哟!
中华猕猴桃,宜昌原产地
中华猕猴桃是维C之王,还含有大量的矿物质、丰富的叶酸和氨基酸、优良的膳食纤维、富足的抗氧化剂,加上特殊的香甜味道,成为风靡全球的水果。
中华猕猴桃,一个很亲情很响亮的名字,有其深厚的涵义,它是属于中国的,在中国发现;殊不知,中华猕猴桃与宜昌有难以割舍的情结。
中华猕猴桃是从宜昌走向植物学界的。据说,在二十世纪初叶,一种令猕猴喜食的藤本野生果子,极具典型的植物学特性,首次被发现, 这要感谢一个人,英国著名植物学家威尔逊(1876年-1930年),是第一个发现中华猕猴桃的科学家。1900年5月,他在宜昌西南部发现当地叫“羊桃”的植物,被这种花丛美丽、果实味美的果树吸引,他还把这种野果介绍给在宜昌的西方领事人员、海关人员、商人和传教士,他们觉得其味道像西方久已栽培的醋栗,称之为“宜昌醋栗”。
除威尔逊外,还有一位名叫伊莎贝尔的新西兰人,把中华猕猴桃推上了世界的大舞台。伊莎贝尔是新西兰著名教育家。1903年,她到宜昌时偶遇中华猕猴桃,一见钟情。 1904年,伊莎贝尔返回新西兰,带了几粒种子,交给当地一个农场主栽培,后于1910年结果。中华猕猴桃到新西兰人工种植成功后,受到推广,得到青睐。后来美国开始从新西兰进口猕猴桃。因为那时的美国人对猕猴桃还比较陌生,美国水果商建议新西兰用奇异鸟来命名该水果,奇异鸟是新西兰的国鸟。新西兰的种植商觉得这主意很好,于是命名中华猕猴桃为奇异果,听上去倒是像新西兰土生土长的水果了。从此猕猴桃作为水果渐受欢迎,誉满世界。 并且在英国、美国、意大利、澳洲等广泛种植。
中华猕猴桃原名叫羊桃,也与宜昌有关。
最早叫猕猴桃,是出于《诗经》,“隰有苌楚(猕猴桃的古名),猗傩其枝”。后来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描绘:“其形如梨,其色如桃,而猕猴喜食,故有诸名”。包括宜昌在内的大多地方,很少叫猕猴桃的,大都叫羊桃。这是两晋名士郭璞命名的。当时郭璞(公元276年-324年)是两晋时期著名学者。西晋末年战乱四起,郭璞躲避江南,侨居宜昌。郭璞曾花18年时间研究和注解《尔雅》,使其成为历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参考书。注释《尔雅》时,郭璞把猕猴桃定名为“羊桃”。
中华猕猴桃过去以野生为主,在中国也有少量栽培。但真正在中国形成商品,还是中华猕猴桃“海归”后。新西兰是中华猕猴桃的第二故乡,猕猴桃嫁到“婆家”后,发挥特长,优胜劣汰,培养了一个叫“海沃特”的品种,个大,味甜,耐储。后来作为新品种、新技术引进中国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海归”。
回到娘家当然不能叫奇异果了,还是中华猕猴桃亲切。在2008年, 在新西兰举行的国际猕猴桃大会上得到公认,来自19个国家200多位专家一致认定:中国是猕猴桃的原生中心,世界猕猴桃原产地在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。
作为海归,用优良的品种,与山间抗性强的野生猕猴桃嫁接,杂交,培育了金红、金艳、金桃、黄金果、黄金等一系列金光闪闪的猕猴桃,在中华猕猴桃原产地光宗耀祖。当地人们对中华猕猴桃的认知和情感也与日俱增。目前宜昌雾渡河镇人工栽培的已有7000余亩,年总产值2200万元,有6个村3100多户种植。当地农民种植户年收入10-50万元很多,他们的日子,如同中华猕猴桃一样,香甜呢!